全球最大小麥出口國面臨危機:穀物作物即將無利可圖
俄羅斯農民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小麥生產國之一,由於連年遭受重大損失,開始轉向種植其他更具盈利潛力的作物,如豌豆、扁豆和向日葵。這一選擇背後是極端天氣事件造成的嚴重影響。
現況如何?
根據報導,俄羅斯的小麥產量在2024年下降至8300萬噸,而2023年為9280萬噸,2022年為創紀錄的1億420萬噸。主要原因包括極寒和乾旱,導致大量作物受損,加上收穫季節中的大雨,幾乎讓小麥無法從地裡挖出。此外,全球小麥價格下跌,驅使農民轉向其他更有利可圖的作物。
俄羅斯一家大型農業公司 Rostagro Group 的總裁德米特里·加爾諾夫提到:“穀物作物的盈利能力幾乎為零,公司已經減少了30%的冬小麥播種量,當前有兩個主要驅動因素:大豆和向日葵。”
作物損失的重要性
氣候變化正在全球範圍內增加作物損失。隨著天氣模式因全球變暖而轉變,風暴等極端天氣事件變得更加普遍,以往適合的作物如今變得艱難。像俄羅斯這樣的大國決定轉向其他作物,可能預示著全球範圍內的重大變化。此外,這種水平的作物損失可能影響麵粉、麵包和其他小麥產品的價格,雖然目前還不至於造成短缺,但這一趨勢若持續,情況可能改變。
如何應對作物損失?
俄羅斯農民放棄小麥,轉而選擇更有盈利潛力且風險較低的作物,如大豆、向日葵和扁豆。而從更廣泛的方面來看,科學家正在努力讓作物在迅速變化的天氣條件下更加具抵抗力。他們找到了一個基因,能使作物在面臨洪水威脅時更具抵抗力,同時改良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來增加耐旱性。
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俄羅斯迎來了一場巨大挑戰,這一轉變不僅顯示了全球氣候變遷對農業的深遠影響,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一個警訊:氣候變遷的經濟影響可能已經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