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位時代的變遷,媒體公司正不斷尋求創新技術,以提升其收入和使用者體驗。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就是其中之一。該報的AI驅動付費牆近期雖然提升了訂閱者的重要指標,例如每位使用者的平均收入(ARPU)和使用者的終身價值(LTV),但卻未能帶來預期的新增訂閱者轉換率提升。
在最新的媒體簡報中,金融時報的消費者收入集團總經理 Fiona Spooner 詳細說明了他們如何利用AI技術來重新設計付費牆,以提升收入並最優化使用者體驗。金融時報的AI付費牆設計,旨在根據使用者的行為和潛在價值,適時展示最合適的免費文章數量及訂閱選項,從而提升平均使用者收入和使用者終身價值。
金融時報的AI付費牆是如何運作的
Financial Times的這款AI付費牆是與AI公司Sub(x)合作研發的,目的是在不影響使用者體驗的情況下,增加網站訪客的訂閱機率。AI付費牆會分析約50個使用者數據點,包括一天中的時間、地點、行業、職位高低、互動時間和頻率等,從而判斷使用者的訂閱可能性和潛在使用者終身價值。付費牆在一月初向95%的全球讀者推出,這些讀者均同意分享其數據或已在網站上註冊。
儘管目前訂閱轉換率下降了10%,Fiona Spooner 將這一結果視為正面,因為這意味著金融時報正在從「量」向「質」轉變,並逐漸實現使用者價值最大化的目標。金融時報目前擁有140萬名付費訂閱者,而AI付費牆在推出後的一年中,金融時報的每位使用者的平均收入提高了6%。
進一步優化的可能性與未來發展
隨著AI付費牆系統的逐漸成熟,金融時報將繼續優化使用者的留存策略,引入更加個性化的優惠。例如,系統可以根據使用者的行為,為可能流失的訂閱者提供較低級別的產品。該報未來還將在付費牆上推廣從免費註冊到付費新聞通訊等的多元產品和服務。
金融時報的下一步將集中在提高使用者留存率,而不僅僅是著眼於訂閱數量的提升。他們希望通過持續的價值營造來最終實現閱覽者數量的增加,並建立一個穩健可持續的訂閱業務。
對數據安全與透明定價的重視
Fiona Spooner 強調,所有使用者數據皆來自經允許的使用者行為,以保障使用者的隱私。同時,金融時報也非常重視價格透明性,不向不同使用者提供變動價格的訂閱服務。他們認為此舉有助於維持讀者對金融時報的信任,並確保商業運作的可持續性。
總的來說,雖然AI付費牆尚未顯著提高新使用者轉換率,但其在提升使用者價值、優化訂閱者體驗方面的成效顯而易見,且未對使用者互動或廣告收入造成負面影響。金融時報將繼續發展這項技術,以期在未來達成訂閱數量和質量的雙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