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Substack 創作者如何利用共串聯直播來擴大影響力
隨著數位時代的進步,創作者們不斷尋找新的方式來吸引更多讀者和訂閱者,而 Substack 則成為了一個重要平台。在台灣,越來越多的創作者利用 Substack 的直播功能來增加他們的受眾群體,而共串聯直播則成為了其中最流行的方法。
Substack 的發展及其對創作的支持
自 Substack 推出以來,它從一個以電子報為主的平台,逐漸發展為一個多媒體創作平台。不僅僅是文字創作,現在音頻和視頻內容也可以在此發布。特別是自 2025 年起,Substack 的直播功能進一步擴張,允許創作者進行共串聯直播,即多名創作者可以在同一時間共同上線直播,分享觀眾群體。
共串聯直播的主要優勢在於,它允許創作者之間分享各自的訂閱者,不同主題的創作者可以聯合起來,討論熱門話題、重大新聞或特定的興趣領域,比如政治、飲食文化等。通過這種方式,創作者們不僅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潛在訂閱者,還能促進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共串聯直播的影響與成效
以 Dan Harris 為例,他經營著一個以冥想為主題的 Substack 電子報,有超過 18.5 萬的訂閱者。在與其他創作者 Sharon McMahon 和 Van Jones 共串聯直播討論美國總統就職典禮後,他的訂閱人數顯著增加,並在短時間內接收了 1.9 萬名新訂閱者。雖然具體來源難以量化,但他相信共串聯直播是原因之一。
另一位創作者 Gabe Fleisher,在 Substack 上開設了一個名為《Wake Up To Politics》的政治類時事電子報,亦因與其他創作者如 Chris Cillizza 共同直播而訂閱人數上升。大部分新訂閱者是免費使用者,然而,這一成長反應出共串聯直播帶來的潛在效益。
台灣創作者的潛在機會
對於台灣的創作者來說,共串聯直播是一個利用 Substack 平台拓展影響力的好方法。尤其是在台灣,很多讀者對於政治、科技、文化等熱門話題的討論充滿興趣,這些都是能透過直播吸引更多受眾的良好切入點。當創作者能巧妙地運用共串聯直播,他們不僅能增加訂閱者數量,還能增強品牌知名度和信任度。
此外,Substack 的演算法裡,視頻內容似乎也獲得了更多的推薦與曝光,這對於希望透過視頻提升接觸面的創作者來說是一個絕佳機會。即便 Substack 不公開其演算法細節,從創作者 Carla Lalli Music 的觀察中,不難發現她能不斷看到其他創作者的視頻內容出現在她的推薦流中,進一步印證平台對視頻內容的重視。
擴展至更多平台的策略
雖然 Substack 正在努力成為創作者的多媒體中心,但一些創作者仍選擇將已完成的直播轉載至 YouTube 等其他平台,以覆蓋更廣泛的受眾。Substack 也鼓勵創作者將這些內容分享至相對成熟的平台,以吸引更多的潛在訂閱者,尤其是那些願意支持並與創作者建立更直接聯繫的粉絲。
總之,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媒體環境中,善用共串聯直播等創新功能,有可能幫助創作者們在眾多平台中脫穎而出,這對於台灣的創作者來說也不例外。無論是吸引新訂閱者還是加深與現有讀者的聯繫,Substack 的直播功能都展現了它獨特的價值和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