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驚人發現:居住的位置對健康的重大影響
科學家發現,居住地的綠地覆蓋率對人類健康有顯著的影響。此項研究顯示,居住在離綠地較近的地區可以使人的生物年齡年輕,這對都市規劃和公共健康具有深遠的意義。
綠地環境與健康
研究顯示,擁有公園等綠地環境的社區,住戶的生物年齡往往比缺乏這些資源的社區年輕。此研究涉及超過900位在美國四大城市中生活的民眾,透過衛星影像來分析他們所居住地區的綠地覆蓋率,並結合參與者的血液樣本來測量DNA甲基化,作為生物年齡的指標。
研究結果指出,居住地附近綠地覆蓋率達到30%的受試者,其生物年齡較綠化程度只有20%的受試者年輕約2.5歲。這意味著,生活在綠意盎然的環境中能延緩生物老化。
綠地覆蓋不均效應
然而,這些健康效益並非均等分配。數據顯示,即使居住在相似綠地附近,黑人的生物年齡僅比相對窮乏綠地的情況年輕1歲,而白人受試者則可年輕3歲。這可能受到心理壓力、社會支持等因素影響。
研究還驗證了綠地對其他健康指標的好處。類似的研究發現,居住於綠地附近可增加端粒的長度,同樣具有延緩老化的作用。此外,綠地還與較慢的認知衰退息息相關,顯示了其對心理健康的巨大影響。
空氣質量與綠地的相互作用
綠地不僅提供心理上的壓力緩解,其能過濾空氣中的有害污染物,從而改善居住者的肺功能。尤其是對兒童來說,擁有充足綠地可提升肺部功能,提高整體健康水平。
在城市中增加綠地不僅能力求美觀,更有助於降低都市熱島效應。比如,哥倫比亞梅德林市透過建設綠色走廊有效降低市區溫度,緩解因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高溫現象。
未來的都市規劃趨勢
隨著研究的深入,專家希望能藉此推動都市綠地的規劃政策,讓更多人享有綠化空間的益處。流行病學專家曼紐爾·弗蘭科指出,我們已經擁有足夠的科學證據來擴大和促進都市綠地空間的使用,以此提升公共健康,縮小健康差距。
主導這項研究的金桂柱博士表示,這些發現為都市規劃的未來提供了重要指引,尤其是在增加綠色基礎設施上,對於如何有效減少健康差距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