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的全球科技領域中,AI早已成為最炙手可熱的話題。微軟、Meta、Google和OpenAI等巨頭都在競相爭奪AI領域的主導地位,無論是透過新型芯片、企業級助理還是專屬大型語言模型(LLM),訊號非常明確:AI不再僅僅是一個功能,而是一種策略。然而,當我們聚焦於非洲的創業生態系統時,這個訊號似乎仍然遙不可及。

Resilience17風險投資基金及工作室的合夥人Hasan Luongo表示,這並非關於複製潮流,而是因AI活動的龐大體量使其成為一場基本的變革。他指出,目前以AI為核心的創業公司已經在Y Combinator的名單中占據主導地位,OpenAI也不僅局限於雲計算,還逐步進入設備領域。甚至全球的風險資本公司也在重新撰寫投資理念,將AI整合優先列入。

在2025年由Founders Connect舉辦的建設者峰會上,這個話題成為討論的焦點。由《Condia》主編Daniel Adeyemi主持的名為「AI生態系統的繪圖:非洲創業公司的採用模式」的座談會上,與會者討論了AI在非洲的前景。與會者包括Autogon的CEO Ebuka Obi、Zero Complex AI的聯合創始人Kehinde Olateru以及Resilience17的合夥人Hasan Luongo。他們在這30分鐘的討論中,避免使用流行詞,轉而創造更好的對非洲AI生態的理解。

從頭開始建立

AI在非洲創業公司的應用,至少目前來看,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既有模型和基礎架構,而非從零開始建立LLM。這主要是因為訓練LLM的成本高昂。目前常見的語言模型如GPT-3、Claude、Mistral或LLaMA的訓練花費在50萬到1億美元之間。而GPT-4的訓練則因其大規模、安控訓練及強化學習等因素,花費超過1億美元。

據統計,非洲擁有超過2400家AI公司,但根據CB Insights的數據,2024年第二季度非洲AI創業公司僅籌得400萬美元,僅為同期全球其他地區的總和23.2億美元的一小部分。

「訓練自己的基礎模型?這在短期內在這裡不是選項。」Olateru如此表示,「但將AI工具應用於解決現實問題則具有巨大的潛能。」

Obi補充說,當地的創業公司正在與OpenAI、Google等的API進行整合,解決金融科技、健康科技、教育科技等領域的具體需求。例如欺詐檢測,一家金融機構利用AI即時掃描數百萬筆交易,迅速標識異常行為。雖然這項技術本身並不創新,但在一個單次欺詐行為即可嚴重損害信任和運營的地方,其影響巨大。

對於想要專注於某一領域的創業人士,專家小組的建議是:解決重複性的問題。這些重複且日常的任務耗費時間和金錢,而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中,這些效率低下的現象尤為突出。

Obi分享了一家尼日利亞銀行如何從全體員工的客服中心轉型為AI驅動的語音助理,以大幅降低成本,同時處理更高的通話量。

Olateru則指出,非洲大陸上最具潛力的AI機會不在於令人興奮的飛躍創新,而在於簡化日常工作的系統。「每位創業者都可能知道其行業中仍由人工完成的重複任務,這就是你的AI使用場景。」

討論會上,觀眾見識到來自Resilience17 AI加速器計畫中的幾家新創公司。每家公司都呈現了小組一直在推崇的策略:這些並非為炫技而設計的技術,而是根據本地情境量身設計的實用工具。

有一家初創公司在為尼日利亞的教師建立AI工具,協助其進行評分、課程計劃以及一般的課堂管理,助力那些資源匱乏且薪酬微薄的教師重獲時間和精力。

另一家公司推出了一個能通過WhatsApp以多種尼日利亞語言交流的心理健康聊天機器人,結合文化相關的對話與必要時可以接洽的現場治療師。

還有一家公司,致力於小企業會計,讓企業家通過自然語言查詢自己的財務數據:如「本月我的客戶欠我多少錢?」或「上季度我三大支出是哪些?」

此外,還有AI技術在法律領域的應用,讓創業公司和中小企業可以以極低的成本起草標準合同,卻不犧牲法律的嚴謹性。

「他們不是在建造通用工具,」Luongo表示。「而是在用切合實際的智能解決具體問題,這才是唯一的分界點。」

建立AI創業公司仍關於基本原則

儘管有關AI模型的討論,討論小組一直強調一個核心概念:建立AI驅動的創業公司依舊是建立創業公司。基本原則並未改變。

「你的使用者入門體驗是什麼樣的?」Luongo問道。「是否明確?是否無縫?使用者是否在15秒內理解你的目的?」

Resilience17的關注點,不僅僅是向創業者引入AI技術,而是幫助他們完善價值定位、優化產品流程,並深入思考使用者獲取和使用者保留。

這正是大多數創業者真正需要的——不是深度學習的速成課程,而是將AI以有意義的方式應用,同時不斷關注產品質量。

峰會充滿了樂觀的氣氛,但不天真。沒有人大膽聲稱AI會“修復”非洲。

相反,展現出來的是一種深思熟慮的雄心。這一代建設者理解未來正在被AI重塑,但也認識到執行、清晰和情境依舊比流行詞更重要。

「創業者現在最危險的事情是追逐熱潮而不付諸行動,」Luongo說道。